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。

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

  • 首页
  • 机构简介
  • 工作动态
  • 党史研究
  • 党史著作
  • 党史人物
  • 党史大事记
  • 党史遗址
  • 党史期刊
  • 党史影像
  • 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> 党史人物


    曹春耕
    发布日期:2016-09-23 浏览次数: 信息来源: 中共莱芜市委党史研究室 作者: 字号:[ ] ?

    ?(一)

    曹春耕,1917年出生于莱芜市莱城区牛泉镇南三官庙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。1931年就读于莱芜县立第二高级小学。期间耳闻目睹国民党反动派的腐败统治,心中气愤难平。他经常和在县农民协会工作的共产党员毕指南、孙启明、王其人等同志接触,并在他们的帮助和引导下,于193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担任中共莱芜县委地下交通员,党的分区委宣传委员。

    1933年,革命处于低潮,中共山东省委连续遭到破坏,泰安中心县委和莱芜党组织也受到重大损失,形势非常险恶。莱芜县委为了保存革命力量,减少损失,决定改变党内联络工作的方式,采取狡兔三窟的谋略,多建联络点。县委在鲁西镇开设了一处书笔文具铺,作为县委的秘密联络点。店铺字号“文成书局”,由王其人和曹春耕负责筹办。那年曹春耕只有16岁,他毅然辞去舒适而又为人羡慕的教师工作,毫不犹豫地承担起党组织交给他的任务。因党内经费缺乏,书局没有资金来源,县委就发动党员集资,每人拿几元十几元不等,总共凑了300多元,将书局初步建成。此后,王其人又以自己的土地作保贷了300元钱,但资金周转仍很困难。虽然县委允许他们两人的生活费从书局经营中解决,但两人从来没有领取过一次薪金。他们安于清贫,生活用具只有一把铁壶、一个砂锅、一个蒜臼子。两人的衣着也是仅能遮体而已。一次,王其人的母亲看到曹春耕穿的衣服实在太破了,就让他换上王其人的衣服,经过一番补洗后,才勉强顺眼。王其人劝他从书局拿钱做个褂子,曹春耕坚决不肯,说道:“你典地凑钱给书局,我拿不出钱,绝不能再随便花书局的钱”。

    文成书局成立后,县委给他们布置了三项任务:第一,在县农会和鹁鸽楼两个活动中心难以开展活动或遭受破坏时,担负起县委领导成员之间及县委与下级党组织的交通联络,并负责县委与泰安中心县委、省委的联系,保证党的各级组织联络畅通。第二,做好小学教师和学生的工作,在青年知识分子中,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主张,撒播革命的种子。第三,利用书局的购销业务,为县委解决国民党明令禁购的油印机、钢板、蜡纸、油墨等宣传用品。为了完成县委交付的任务,曹春耕在艰苦的条件和恶劣的政治环境中,常常披星戴月,肩背装着文件和宣传资料的布褡子,走乡串学,搞地下联络工作。特别是县委有很多重要的会议,都是他和王其人冒着极大的危险采取不同的形式传达下去的。1934年泰安中心县委遭到敌人破坏以后,莱芜县委确定于3月16日夜间在汶河滩召开紧急会议。时间紧、任务重,曹春耕和王其人分头行动,想尽一切办法将会议通知及时、准确地传达了下去,从而保证了会议如期召开。此外,曹春耕还经常在走村串学的时候,带着一些进步书籍,如鲁迅先生的《呐喊》、《彷徨》、《祝福》,高尔基的《母亲》等,广泛传播革命思想。

    白色恐怖下,曹春耕不畏艰难,克服种种困难,从南到北,从东到西,四处奔波,莱芜的无数村庄留下了他的足迹。经过两年的努力,到1935年,全县共有70多处学校、150多个村庄、多处农会与文成书局建立了联系。他们出色地完成了党内的交通联络任务,并且以“以文会友”的方式团结影响了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,传播了进步思想,撒下了革命的种子,从而壮大了革命力量,为以后革命高潮的到来打下了基础。

    曹春耕在长期的革命工作中,始终保持着对敌斗争的坚决果断,具有崇高的革命献身精神。1935年,中共莱芜县委代理书记刘伯戈、县委委员周茂森同党离心离德,腐化堕落,屡次向党组织伸手要钱,叛党的迹象日渐明显。曹春耕是洞烛其奸者之一。当县委开会研究如何处理刘、周时,毕指南、曹春耕、刘子正等同志力主坚决除掉他们。当刘、周叛变,带领捕共队大肆逮捕莱芜的共产党员,疯狂破坏莱芜党组织时,曹春耕又冒着生命危险,将文成书局一部分进步书籍、宣传资料和一些用具拉回家中,保管起来,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损失。

    (二)

    抗日战争时期,在历次的反“扫荡”、反“蚕食”斗争中,曹春耕总是不顾个人安危,站在对敌斗争的最前沿。1941年秋,日军“扫荡”莲花山区。担任新甫县委副书记的他和县委书记王醒等几位负责人,被敌人包围在官庄的一个地窖内。情况万分危急,敌人的战马就在他们藏身的地窖边吃着盖地窖门的地瓜秧。曹春耕紧握手枪,镇定自若、沉着应战。内心想到:我这支枪不是打死敌人,就是打死我自己,打死一个够本,打死两个赚一个,反正不能被敌人抓活的。在这千钧一发之际,他表现得英勇果断,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。

    在日军的“扫荡”中,曹春耕的父亲不幸被捕,受到残酷折磨。日军企图以此逼迫曹春耕向他们屈服投降。但曹春耕以革命事业为重,不向敌人低头。不久,老人不堪忍受敌人的酷刑,撒手离世。曹春耕得知这一噩耗后,悲痛欲绝。在同志们的安慰下,他将对父亲的无尽哀思深藏在心中,带着对日本侵略者的刻骨仇恨,以昂扬的斗志又投入到了工作中。

    1943年1月,日军“蚕食”徂徕山之后,集结了万余兵力,采取步步为营、铁壁合围的战术,气势汹汹地扑向莲花山抗日根据地。进入莲花山后,日军首先占领各个山头、制高点和重要村庄,在新甫县境内安设据点40多处,构筑碉堡50多个,并喊出了“挖地三尺,消灭共产党”的口号。同时,为配合清剿,扶持地方反动势力,建立伪政权,日军主力部队用了近1个月的时间,逐村逐户轮番搜寻抗日人员。对农村党组织和党员软硬兼施,诱逼大批党员“悔过自首”。新甫县的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,莲花山区的形势极度恶化。虽然大敌压境、敌强我弱,但曹春耕和县委书记王醒等人,并没有被吓倒,他们采取灵活的斗争方式,由公开活动转为秘密斗争。他和县委的其他领导同志转移到山区后,立刻召开紧急会议,研究如何贯彻鲁中区党委关于“保护根据地,反蚕食、反自首斗争”的指示,以及地委关于“坚持斗争就是胜利,多接触群众就是成绩”的指示,商讨如何开展对敌斗争,联系失散的干部和武装人员,恢复各级党组织和武装,建立更多的活动点,创建隐蔽的抗日根据地等问题。经过分析研究,大家一致表示坚决依靠群众,在莲花山坚持斗争下去,尽快打开局面,建设起隐蔽的抗日根据地。

    在对敌斗争中,中共新甫县委把县机关工作人员和公安、县大队的人员组成9支精干的武工队,由曹春耕和县委的其他领导同志带领,深入到敌人活动猖狂的区域,采取区别对待、枪打出头鸟的斗争方式,对罪大恶极者进行无情镇压,对胁从者进行教育争取。先后镇压了西五斗村叛徒,八里沟据点的情报员和两个剿共班长,李条庄村宪兵队情报员和一个翻译,以及范镇据点的汉奸王老虎等,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,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。

    为更加有效地开展对敌斗争,中共新甫县委设立了敌工部,组织各区干部,采取攻心战术,开展政治攻势,瓦解敌伪军的斗志。县委组织敌工人员采取多种斗争方式:或利用伪军家属和亲朋做伪军的思想工作,使其少做、不做坏事,给自己留条后路;或直接对敌伪军进行政治宣传,对各据点碉堡进行喊话教育;或打宣传弹,散发传单;或让释放的俘虏把宣传品带回据点;或利用伪军亲友把宣传品送进据点;有时还在夜间把电话线挂在敌伪的电话线上通话;还有的敌工人员深入虎穴,打入敌人内部做瓦解工作。此外,他们还借鉴诸葛亮对孟获“七擒七纵”的做法,对某些伪军采取了密捉密放的方式。曹春耕曾在西上庄逮捕了鲁西据点的特务高某,经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,在其有悔过自新、立功赎罪的愿望后,曹春耕将他悄悄释放。此后,高某不仅没有再做坏事,而且还秘密送了不少有价值的情报。通过大力开展宣传攻势,大大影响伪军的心理状态,启发了他们的爱国思想和厌战情绪,对敌人起了很大的分化瓦解作用,极大地削弱了敌人的战斗力。

    在与敌伪斗争的同时,王醒、曹春耕等县委的领导同志,带领县区干部深入基层,对党员进行教育,整顿恢复党组织。曹春耕作为分管党群的副书记,除了负责党员教育工作以外,还坚持深入到各区各村。针对日军推行的“自首”政策,对党员进行“做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”的教育。他向党员提出:要做硬骨头、好汉子,共产党员头可断、血可流、志不可屈,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是对敌人不妥协,不出卖同志和组织,不论在敌人的法庭上或刑场上都应当坚贞不屈、视死如归,保持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。通过教育,大部分农村党员坚定了信心、提高了觉悟。在此后的斗争中,当敌人强迫党员自首时,多数党员坚强不屈,表现出了真正的共产党员的风采。当敌人逮捕和关押党员和干部的家属,强迫他们交出丈夫和子女时,他们宁愿倾家荡产,受尽牢狱折磨,也绝不屈服。汶南区委书记谷乾的父亲在被敌人折磨得无法忍受时,为了保住儿子继续抗日,自缢身死。

    曹春耕经过艰苦环境的锻炼,思想政治水平和军事指挥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。1943年4月,任新甫县委代理书记期间,他大胆果断地指挥了智取八里沟的漂亮仗。当时,新甫县境内的一部分日伪据点已先后撤掉,但苟延残喘的八里沟等据点的敌人仍然经常地抢杀掳掠,无恶不作,附近村民深受其害。目睹这一情景,曹春耕和县委其他成员研究决定坚决拔除八里沟据点,并确定由公安局局长亓星辰、敌工部部长周笠农、县大队副政委李汉英负责摸清敌情。他们通过党的地下联络员了解到八里沟据点内伪区公所、伪区中队和警察所一共只有百余人,是拔除据点的好时机。他们将了解到的情况向曹春耕等人作了汇报。县委立即确定了智取八里沟的方案:先通过内线关系将伪区中队班长高士朋争取过来,作为内应;由县公安局短枪队为第一梯队,化装成老百姓给伪军送水送柴;县大队两个排为二、三梯队,汶南区中队由区委书记谷乾带领,与之配合;另有一个排准备阻击莱城、嘶马河增援的敌人。曹春耕不仅运筹帷幄,而且不顾个人安危,亲临前线指挥。部队深夜出发,悄悄插入八里沟村预定地点埋伏下来。天刚拂晓,已化装的第一梯队在寨门外叫喊之后,伪军班长高士朋让站岗的伪军打开围子门。接着按照行动计划3个梯队分别冲进据点内的3个院子,将酣睡中的伪军无一漏网地一举擒获,缴获武器弹药物资一宗。这次智取八里沟的战斗兵不血刃、一枪未发,拔掉1个伪军据点,摧毁伪区公所、乡公所、警察所各1个,共俘虏伪军120余人。这一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敌人,极大地鼓舞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斗志,同时县公安局和县大队经过锻炼增强了战斗力。

    曹春耕在新甫县工作期间,以身作则,谦虚谨慎,非常注意搞好县委一班人的团结。任县委副书记时,他的党龄比县委书记王醒的党龄长,但他从不摆老资格,处处维护王醒的权威,与之配合默契,使县委真正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战斗堡垒。只要县委研究形成的决议,他都坚决照办,不折不扣地执行。敌人“蚕食”莲花山区初期,县委冲出敌包围圈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,决定把县委成员分派到各区,领导当地干部群众进行反“蚕食”斗争。曹春耕被分配到野店和圣井。在这两个区的反“蚕食”斗争中,他待人诚恳,开诚布公,紧紧依靠群众,广泛发动群众,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。

    (三)

    在解放战争期间,曹春耕不知疲倦地忘我工作,深入基层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改革,为推翻蒋介石的反动统治、争取人民的早日解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。

    1946年底,曹春耕调任中共安丘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委。1947年初,国民党集结大量兵力,对山东解放区发起重点进攻。盘踞在安丘城内的国民党军队和还乡团分子,乘机向安丘县的解放区进行反扑。曹春耕和其他县委成员,广泛发动群众,顽强地开展武装斗争。他们及时召开县委会议、区委书记会议,层层进行动员发动,布置各区分别召开“诉苦复仇公审大会”,追悼死难烈士,镇压匪特,限令伪顽家属订立约法,振奋群众的斗争情绪。其间曹春耕组织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反特大逮捕行动。县独立团和各区、各村的民兵一齐上阵,勇敢参战,对敌人进行突然袭击。全县共逮捕国民党特务、反动道会门头子、地主分子等2000余人,处决了90多人,破获敌特案件50多起。这次斗争声势浩大,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。中共鲁中三地委总结介绍了安丘县发动群众、镇压匪特的经验。

    曹春耕除了组织对敌武装斗争外,还注重加强对敌人的政治宣传。通过安丘城的地下党组织,对城里的国民党军队发起了方式多样的宣传攻势:在敌军内部宣传我军各个战场胜利的消息,涣散敌人的军心;对流入县城的人员进行调查,分清地富、伪顽和受骗或被挟持的群众,宣传解放区的政策,动员回乡参加春耕生产。仅安丘城南关一带就有100余人先后返回解放区。在国民党军政人员的家属中,开展“叫子还家”运动,较短时间内就动员国民党军政人员、还乡团人员及其在外家属900多人弃暗投明,回到人民的怀抱中,同时带回20多支枪。为此,《大众日报》以“安丘群众性的对敌政治攻势”为题,作了专题报道。

    安丘县委在发动群众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同时,根据中共中央《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》,以及华东局《关于目前土地改革,土改复查并突击春耕生产的指示》,放手发动群众,号召无地与少地农民大胆地向地主、恶霸、汉奸清算诉苦,要回被非法剥夺的土地、房屋及其他财产,真正实现“耕者有其田”。曹春耕和县委其他成员,身先士卒,入村进户,进行土改复查试点,在取得经验后推而广之,指导全县土改工作。同时组织各区举办土改复查训练班,部分村成立了土改复查委员会。到1947年7月,安丘县的土改复查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,形成高潮。土改运动的开展,推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,解放了农村生产力,翻身农民欢天喜地,精神振奋,积极支援前线,为彻底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奠定了群众基础。

    (四)

    新中国成立以后,曹春耕先后任青岛国棉七厂、六厂军代表,由指挥武装斗争转向领导经济建设。曹春耕在工作中非常重视培养和选拔管理干部和技术干部,把这项工作看作是百年大计。仅他在两个厂工作的3年时间里,就培养选拔厂级和车间级干部110名,发展新党员100多名。

    在培养选拔干部的工作中,曹春耕经常深入到工人群众中间,促膝谈心。注意从群众中选拔有技术经验、有管理能力、思想进步、群众威信高的同志,作为培养对象,动员他们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文化学习,吸收他们参加一些政治活动,并分期分批地让培养对象到培训班学习技术理论。被培养和提拔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,均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,他们勇于开拓,以身作则,带领大家忘我工作。有的千方百计进行技术革新,节约原料,降低成本,提高效率。在曹春耕和厂里其他负责人的因势利导下,掀起了3次轰轰烈烈的生产竞赛,涌现出了一大批劳动模范。郝建秀就是其中的一位。1950年,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开始以后,郝建秀以火一般的革命热情,不知疲倦地忘我工作。她开动脑筋,大胆进行革新试验,终于创出了一套新的工作方法,使工作效率直线上升,成为全厂工作效率最高,原料消耗最少,产品质量一流的生产尖兵,创造了后来被推广到全国纺织行业的“郝建秀工作法”。作为负责厂里全面工作的曹春耕,深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。在他的倡导下,厂里成立了郝建秀工作法研究会,认真总结郝建秀的工作经验,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推广,在全厂掀起了向郝建秀同志学习的热潮,呈现出了一派热火朝天的喜人景象。这一活动在全厂开展得扎实有效,全厂产量稳步上升,1950年比1949年增产棉布76.7万匹,创历史最高记录,产品成本不断下降,而且产品的质量也普遍提高。

    曹春耕在青岛国棉七厂和六厂任军代表的3年中,不仅重视生产和培养人才,而且十分注意改善职工的生活,从各方面无微不至地关怀广大职工,尽最大努力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。解放初期,青岛的大中型企业由于遭受国民党的严重破坏,致使企业千疮百孔,百废待兴,特别是职工的生活条件极差。国棉六厂4000多名职工中没有住房的就占一半以上,有些在外居住的工人天天步行10多里路上班;不少职工一人负担着三四口人的生活,一家人得不到温饱,小孩上学、入托更是谈不上。目睹这一情景,曹春耕寝食不安,心急如焚。他在全厂干部会议上说,职工生活条件的好坏,直接影响到职工的情绪,影响企业的生产,必须尽最大努力改善职工的生活条件。曹春耕立说立行,一方面立即着手建盖新宿舍,修理旧房,扩大可居住面积,缓解住房困难;一方面在全厂调整宿舍,使一批远路职工在厂里有了落脚之地。对生活有困难的职工,厂里作出规定,职工家庭按工资每月每人不足1元的厂里救济。原来厂里食堂饭菜价格高,品种少,许多工人钱少吃不起,只好从家里带菜饼子和地瓜干。厂里就安排食堂改善和增加饭菜品种,调整价格,使职工人人吃得起。原来职工子女上学、入托是大难题,厂里就立即扩建校舍、幼儿园,增加师资力量,使孩子们都高高兴兴地上学、入托。广大职工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,人人心满意足,干起工作来有使不完的劲,全厂生产搞得红红火火。

    (五)

    1952年曹春耕调北京工作,先后任国家纺织工业部监察局副局长,北京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兼生产委员会主任、物资局局长,外交部总务司司长,驻挪威大使,外交部部长助理等职。在北京及驻外国工作的20多年时间里,他始终以对党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,兢兢业业,勤勤恳恳,不知疲倦地忘我工作,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。

    曹春耕在北京市计划委员会和生产委员会工作期间,“大跃进”运动正在全国开展得如火如荼。在“以钢为纲,元帅升帐”的口号下,“家家搞钢铁,户户赶英国”,削弱了农业,挤掉了轻工业,造成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失调,物资供应紧张。面对这一严峻局面,曹春耕看在眼里,急在心中。他天天思考怎样才能适当发展轻工业,生产出能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要的商品,逐步解决重工业和轻工业比例失调的矛盾,解决工业和商业失调的矛盾。尽管他没有回天之力,但为了最大程度地满足几百万北京市民的日常生活用品的需要,他硬着头皮,冒着风险向国务院的领导反映情况,力陈己见,终于得到了支持。于是他在工业生产计划的安排、工业生产的调度等方面,力求在保证完成重工业生产任务的同时,尽可能地多增加一些轻工业商品的指标。在他和北京市计划委员会工业生产委员会及其他同志的共同努力下,北京市的轻工业生产在夹缝里顽强地得以维持和发展,受到广大市民的称赞。

    1965年曹春耕调外交部工作。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之一是不懂外语,他清楚地懂得作为一名外交官员,不懂外语,是很难胜任外交工作的。根据他个人的要求,组织上决定,让他到外交学院学习外语和其它外交方面的知识。年近50的曹春耕,在没有任何学前基础的情况下,学起外语来其难度可想而知。学院特意安排一名教师对他重点辅导。于是他从一个个字母学起,反复读,认真练,一遍一遍地学。早晨天刚亮就起床练习发音,晚上是熄灯最晚的一个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,终于掌握了一定的外语词汇,学会了许多的日常用语。

    1966年,曹春耕任外交部总务司司长。他坚持勤俭办外交的方针,勤勤恳恳,任劳任怨,重视节约,反对浪费,关心群众生活,被大家誉为“出色的后勤部长”。人所共知,总务工作是一项繁杂琐碎的差事。外交部总务司要负责外交人员的办公、住房、交通、医疗等多方面,甚至连食堂、幼儿园都要管,特别是每个驻外大使馆的后勤工作更是具体,当时中国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,驻外工作人员7000余人,后勤工作任务相当繁重。曹春耕为此不分昼夜地忙碌,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。当时国家经济有困难,住房紧张,交通工具少,医疗、入托等条件也较差,在有限的条件下,曹春耕立足现实,不等、不靠、不要,与同志们想方设法,尽最大努力照顾好大多数。虽然曹春耕已竭尽全力,但从早到晚总有人找上门纠缠不清,曹春耕总是苦口婆心地耐心说服,做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,直到来访者思想转变,心悦诚服为止。

    1972年9月,曹春耕出任中国驻挪威大使,并兼任大使馆馆长。曹春耕深知作为一名外交人员,特别是驻外使节和一馆之长,肩负着重大的政治使命和历史责任。其举手投足、一言一行,无不代表伟大的祖国。他和同馆的其他工作人员一起认真执行我国的外交路线、方针、政策,处处严格要求自己,时时注重维护我国的尊严。在对外表态的讲话中,他严格按中央指示去办,慎重从事,从不随意表态,对有些不甚了解的、一时拿不准的事情,及时向外交部和党中央请示,得到确切答复后,方才对外表态。他为了及时了解国内形势和国际形势,总是如饥似渴地阅读为数极少的几份中央文件和国内报刊,直至滚瓜烂熟、倒背如流。他通过学习,一方面掌握了中央的精神和国内形势,更重要的是在外交工作中做到了心中有数,表态准确,不出纰漏,避免影响不良的事端由口而出。曹春耕还利用每年回国述职的机会,集中学习中央文件和重要报刊,并按照外交部的安排,不顾疲劳,马不停蹄地到全国各地视察工厂、农村、学校,了解全国各行各业的形势,以便跟上形势的发展,使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党中央的决策高度统一起来。

    曹春耕任挪威大使5年的时间里,为发展中挪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谊,为促进两国的贸易往来做出了积极贡献。期间,我国曾派杂技团、体育代表团到挪威访问。两国每年互派大批留学生,促进了两国的文化交流。挪威有着广阔的海域,渔业是其一大支柱产业,船只的需求量很大,客观上为我国的船只出口提供了大好机会。当时我国造纸业所需纸浆严重缺乏,而挪威盛产木材,大量出口纸浆,我国就从挪威进口。随着互利互惠的贸易往来的不断扩大,双方友谊日渐加深。不久,两国分别成立了友好协会。

    曹春耕在历次政治运动中,一贯坚持原则,光明磊落。在“文化大革命”中,他坚决抵制林彪、“四人帮”推行的“打倒一切、全面内战”的错误路线。他对“四人帮”倒行逆施、祸国殃民的罪恶行径深恶痛绝,党中央一举粉碎“四人帮”后,他带病积极投身到揭批“四人帮”的斗争中,立场坚定,旗帜鲜明。

   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的日子里,恰逢曹春耕身体不适,但他依然精神焕发,对加速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满怀信心。在病情较重的情况下,仍然忘我工作。他在病重住进医院期间,仍关心国家大事,关心外交部的工作,并坚持批阅文件,为党为人民的事业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。1978年12月18日曹春耕病逝。




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
    中共莱芜历史网
    中共莱芜市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 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
    电话:0634-6222597 电子邮箱:dangshi600@sina.com
    办公地址:莱芜市文化北路001号
    备案证编号:鲁ICP备05021671号-3
   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